当前正值经济转型关键周期,国际局势波谲云诡,贸易壁垒高筑、产业链重构、消费需求疲软三重压力叠加,中国民营企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“生存大考”。天九共享集团创始人卢俊卿携其作词、AI作曲的《老板难》登陆郑州,以科技与人文交融的创新形式,为中原企业家群体注入精神力量。这首民企版《孤勇者》引发全场共鸣,成为观察中国民营经济转型的文化样本之一。
破局之道,从生存焦虑到韧性生长
“凌晨三点的应酬酒局,清晨六点的跨国会议,体检报告里的红色预警……”当卢俊卿现场播放《老板难》MV时,郑州某制造企业负责人张明远红了眼眶。这首由企业家真实故事改编的歌曲,精准刻画了当代民企掌舵者的生存状态。面对这一严峻现实,卢俊卿提出“枢纽经济升级版”解决方案。他以郑州“中国铁路心脏”的区位优势为例,指出富士康、宇通客车等制造标杆虽贡献全市65%GDP、80%就业,但体检报告比财报更惊心、财富增长比逆水行舟更艰难、事业传承比创业更头痛的“三重困境”亟待破解。其提出的“健康革命+财富跃迁+传承觉醒”三维战略,既包含“传统枢纽经济×人工智能=新增长极”的量化公式,也融入少林功夫持久修炼的哲学思考,更强调用“黄河智慧”培育创二代的文化传承。
文化突围,科技赋能下的精神共振
《老板难》的创作过程本身就是一场科技与人文的深度对话。卢俊卿将34年商海浮沉提炼的大志+大舍=大成哲学,通过AI技术转化为可感知的音乐语言。这种创新并非简单的技术堆砌,而是试图用科技的温度缝合商业世界的理性与人文关怀的感性裂痕。歌曲MV通过卢俊卿个人微信视频号“老板悄悄话”低调发布后,迅速在企业家圈层引发传播效应。多位豫籍企业家表示,歌词中“报表堆成山,责任压弯腰”等场景高度还原了创业日常。这种“孤独叙事”向“圈层共情”的转化,正是卢俊卿作为“幸福企业理论”奠基人的深层用意,当企业家群体开始正视健康危机、代际传承等共性问题时,企业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。
适逢《民营经济促进法》实施,卢俊卿指出,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、国家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试点等政策红利,为豫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。演讲尾声,卢俊卿以“黄河九曲终入海,难中求进才是中原企业的魂”作结,呼吁企业家告别“猛虎式”孤勇,拥抱“群狼式”共生。当科技赋能遇见文化传承,当政策红利碰撞企业家精神,中原大地正孕育着中国民营经济下半场的全新可能。